close

Photobucket


Herend

赫倫來自匈牙利,是東歐名瓷窯場,也是現今少數仍堅持手工製作的瓷器工坊,(雖現今多數製作已精簡化成半手工,即轉印輪廓,而後手工塗彩),
相較於麥森、皇家維也納、皇家哥本哈根及一些英國窯場,
西元1826年才創業的Herend可謂後進晚輩,
但傳承自歐洲第二窯場皇家維也納的私家密技(當時同屬哈布斯堡王朝),
以及自身多年修復名窯場作品所修練出來的精湛技藝,
使其一登上國際瓷器舞臺,便驚動四座,
很快便站穩歐洲三大窯廠之一的位置。
其風格由於地理位置與特殊的文化背景,
往往帶有濃厚的東方(或中國)情調,
在歐洲窯場逐漸脫離東方風情,轉為摸索自身西方美學趣味的大環境下,
Herend
這樣的定位與堅持反而成為一大特點,並提供買家多一種風格選項,
東方色系文樣的神秘幽遂,無疑是其成功的礎石之一,


其風格由於地理位置與特殊的文化背景,
往往帶有濃厚的東方(或中國)情調,
在歐洲窯場逐漸脫離東方風情,轉為摸索自身西方美學趣味的大環境下,
Herend
這樣的定位與堅持反而成為一大特點,並提供買家多一種風格選項,
東方色系文樣的神秘幽遂,無疑是其成功的礎石之一,
至今,該窯場最受歡迎的式樣中,
有洋溢古典風情的Queen Victoria『維多利亞女王』

(裝飾以中國風味的牡丹彩蝶圖樣)、
Chinese Bouquet
『中國花束』(近似於麥森的印度畫風,

然雖稱之為『印度』,其實所指示東亞(中日)式樣,

概『印度』乃當時歐洲人的混淆。)
Rothschild Bird
『比翼雙飛』(兩隻鳥在樹梢銜著一條項鏈)等等。

另外,Herend的瓷偶也非常有名,
其創作主力,一為飾以鑲金網格狀的動物瓷偶,

二為匈牙利民族風俗(舞蹈)瓷偶。
話說回來本文介紹的Herend維多利亞女王式樣桌燈:

明明是中國情調的牡丹花蝶圖樣,為何卻稱為維多利亞女王呢?
原來是1851年第一屆倫敦萬國博覽會上,

維多利亞女王垂青初出茅廬的Herend這套花蝶餐具,
為了感念女王無私(女王沒有偏心英國貨!)的賞識,

特將這套餐具定名為『維多利亞女王』。

不知道若是以同樣方式感念康熙帝乾隆皇的青眼,
會不會被扣上犯陛下名諱的帽子啊?

塞弗爾中國風趣鏤空茶具組déjeuner Chinois Réticulé

整套總共14件包含了足托(porte jatte)、咖啡壺、茶壺、有蓋糖罐、水皿(中央擺飾著的)、四杯碟組;源初型被發想於巴黎拍賣會Alexandre Brongniart(1880-47年時為塞弗爾瓷窯總監)所購得的一套中國瓷器,又據當時的拍賣目錄上所敘述的”帶有如剪紙般的雕鏤工藝,於雙層結構的瓷器上”。

 

靈感來自於中國瓷器與琺瑯、漆器等,Hyacinthe Régnier(1803-1870)設計,Pierre Huard(活躍於1811-1847)彩繪裝飾,即便法國大革命時期軟瓷與硬瓷的新裝飾技法因Brongniart中斷,但後經手的模型設計師Régnier接任繪圖與製作整體窗格裝飾的模造。首先製瓷胚工匠先做出每件器物的內層, 接著再製作出與之相應合的鑄模且其上已刻繪有鏤空的畫樣,接著再逐一鏤雕並黏合每一間隙與物件,譬如壺把與杯把的偽竹節裝飾(faux-bamboo)(這些製作過程曾在1832年巴黎工業大展後由Brongniart1844年展演其銅板雕刻草稿與全示範過程).

 

皇后Marie-Amélie1835-43年間曾多次訂製並將此套瓷器作為外交餽贈之用,此套亦曾於1842年由法路易王命令御製,但七套中惟有三套存世(其餘皆殘缺不全)註。

 

整套瓷器運用色彩及其艷麗繁複且工藝技巧如火純青,琺瑯彩搭配金彩繪製得極為工筆綺麗異常,我認為這大概為世上最稀有名貴的瓷器之一,再此譯介並佐以圖片介紹給大家。

 

:底特律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以及舊金山de Young Museum皆曾購藏此套;此外,聖羅蘭家族(Yves Saint Laurent & Pierre Berge Collection)在巴黎佳士得的拍賣會中亦曾展售此套瓷器,但此三套中惟有Detroit的中央裝飾皿的部份承接組件較為齊全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